什么是截關?截單?截港?這些外貿/貨代行業經常聽到的詞語都是什么意思呢?對初入行業的小白來講可能會一頭霧水,那我們接下來一起看看吧~
截關
是指截止接受報關放行信息的時間,一般顯示為Closing time。貨物必須要在此時間之前做好報關放行的工作,遞交海關放行條(場站收據又稱下貨紙)給運輸公司。過了截關時間沒有遞交放行條柜子就不能放行,也就上不了船,就要被拉下延到下一班船,還可能會在碼頭堆場壓夜產生壓夜費。
截關日是ESTIMATED TIME OF CLOSING,簡稱ETC。在外貿業務中,常有幾截幾開的說法,截即等于截關,開即等于開船的意思。假如說4截6開,那就是周六開的船,周四截關,必須在周四前裝箱進港,最晚周四報關,周四必須到港區放行。
截港
截港也稱為截重時間,這個是碼頭截止收柜的時間。該時間之前,裝好貨的貨柜可以入碼頭或者入倉庫,這個時間過后就不可以再進入碼頭。一般是船開日前1-2天。(散貨是提前5-7天),顯示為CY cutoff 或CY closing。
截單
是指船公司最后更改提單內容的時間,就是常說的提單補料截止時間,之后一般不可再免費更改。也有很多船公司實行一次性補料,之后的任何更改都要收費,這個時間沒有標準,各個船公司規定不一樣,有的是開船日,有的是開船后一周之內。一般顯示為SI cutoff。
清關
清關(Customs Clearance)是一個常用于進出口貿易的一個經濟學術語,即結關,習慣上也稱通關,是指進出口或轉運貨物出入一國關境時,依照各項法律法規和規定應當執行的手續。清關只有在履行各項義務,包括辦理海關申報、查驗、征稅、放行等手續后,貨物才能放行,貨主或申報人才能提貨。清關是貨代行業的常用口頭用語,這里主要是指與進口相關的報關、報檢、報關文件,運輸、派送等一系列具體操作的統稱。
報關
報關是指進出口貨物裝船出運前,向海關申報的手續,通常由出口商或代理商向海關申報出口貨物信息。相應的代理人是代理報關公司。按照我國海關法的規定:凡是進出國境的貨物,必由設有海關的港口、車站、國際航空站,并由貨物所有人向海關申報,經過海關放行后,貨物才可提取或者裝船出口。
結關
結關是海關放行后的一個程序,將貨物放行的有關資料及貨已裝船的資料送至海關,備案存檔及后續的出口退稅等工作。結關日是指國際航運船舶辦理完海關手續、結清應付款項等,海關準許船舶離港的日期。通常情況下辦理結關手續后海關便不會再對貨物進行監管,但是像保稅貨物、減免稅貨物等這類貨物在海關放行后依舊要接受其監督。
通關
通關就是只有在辦理海關申報、查驗、征稅、放行、結關等一系列動作完成后的手續。
報檢
報檢是指有關當事人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外貿易合同的約定或證明履約的需要,向檢驗機構申請檢驗、檢疫、鑒定或準出入境或取得銷售使用的合法憑證及某種公證證明所必須履行的法定程序和手續。
商檢
商檢,簡單說來就是商品檢驗。一般用于進出口貿易。有時候內貿異地交易也有可能用到,不過較少。由商檢機構出單證明你的貨物經檢驗符合怎樣的品質和數量,買家憑借你出具的商檢單可以了解到貨物的品質是否與其需求的一致。商檢有時會列為議付單據之一。
您亦可以關注勝和,
了解國際貨運第一手
最新行業動態。